新冠疫情對各國來說是一次大考,有些國家雖然開始的時候後措手不及,但卻能從容應對,制定全面的抗疫政策,一層層落實,用最快的速度控制疫情。而有些國家壓根就沒當回事,結果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數萬民眾生命被奪走,經濟也一落千丈。像美印等國為了挽救經濟直接撒手不管了,不顧疫情形勢嚴峻,一心想提振經濟。但此舉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最後只會付出更沉重的代價。所以現在大部分國家都在苦苦堅持,就算是每天借錢抗疫也要儘快控制疫情。
第二波疫情首先侵襲了歐洲等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遭到疫情反撲,西班牙、愛爾蘭等國再次宣布採取封鎖措施。作為歐洲三巨頭之一的英國也快要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抗疫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讓財政入不敷出,導致英國現在已經到了每天借錢抗疫的地步。據英國《每日郵報》消息報道,新冠疫情期間,英國政府每天借債1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87億),短短6個月就負債2080億英鎊,總債務突破2萬億英鎊,相當於GDP的103.5%,創下了自1960年來最高水平。
今年英國經歷了脫歐等多件歷史性的大事,本來財政就不寬裕,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國庫虧空。英國一開始提出「群體免疫」,估計就是想省點錢,結果導致疫情蔓延,錯失抗疫最佳時期。後來英國將希望都寄托在疫苗上,畢竟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研發的疫苗被譽為最先進的疫苗,只要研發成功,疫情就有被控制的希望。然而,就是這個被寄予厚望的疫苗卻接連「掉鏈子」,接種者產生嚴重不良反應,還出現了接種之後仍然被卻感染的情況,這兩種意外情況,幾乎就給該疫苗畫上了句號。
疫情反撲、疫苗翻車等壞消息接連傳來,但就算是到了借錢抗疫的地步,英國也沒有「放棄治療」的想法,反而樂觀的認為,只要能控制疫情,挽救更多的生命,犧牲一點經濟也是值得的。
截至目前,英國累計確診病例81萬例,雖然沒有西班牙、法國確診病例多,但英國的現有確診病例卻高達76萬例,因為該國的治癒率真的很低,到現在只有2652人被治癒;死亡人數達4.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