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國館
合群是弱者的生存方式。高貴的人,不會費勁折騰自己,逼自己去合群。
——國館君按
在中國,集體主義文化盛行,不合群往往等同於不正常,不合群的人也被視為天然的異類。
小時候,如果性格內向或是性情孤僻,喜歡獨來獨往,和班裡同學玩不到一起,老師和家長恐怕會擔心得不得了,覺得這孩子不善交際,肯定在情商上如同白痴,長大後會沒出息。
出來工作了,上班悶頭做事,下了班立刻就閃人,工作了兩三年,和公司里幾乎所有同事都還只是點頭之交,久而久之,成了一顆扎眼釘子,恐怕不利於團隊友好,要是恰巧自己業績
還勉強過得去,難免被人貼上「目中無人」「牛逼哄哄」的標籤,背後遭吐槽議論鐵定不少。
於是,合群自然就成了一種隨波逐流的政治正確,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
圖片來源:《未生》
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來自偏遠地區的孩子小偉,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
小偉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對自己出身貧寒感到很自卑,面對來自大城市的同宿舍室友,總是感到難以融入他們的圈子。
室友們都買了電腦,平時吆三喝四,常湊在一起打DotA。這些室友,日常聊天的話題,三句不離遊戲。
小偉甚至連買電腦的錢都沒有,對遊戲一竅不通,難以插上話。
室友們都有幾年的煙齡,在宿舍里不自覺就點上幾根,吞雲吐霧,搞得不抽煙的小偉常感到呼吸困難,又不好意思請室友去陽台抽,也十分憋屈。
不打遊戲、不抽煙,在這個寢室里,小偉就成了扎眼的異類,內心覺得特別孤獨和焦慮。
於是,他費勁心機想讓自己變得合群。
他咬咬牙拿出不少生活費,買了電腦,跟室友們學會打遊戲,雖然因此吃了一個多月泡麵;他跟著室友學會抽煙,自己也開始吞雲吐霧,煙癮比室友還大了。
由此他變得合群了,但沉迷於遊戲和煙草,原本聰明優秀的他,考試連連掛科,成績一落千丈。
作家劉同曾說:「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
小偉這種費勁折騰自己的合群方式,看起來確實有幾分可笑。
圖片來源:《愚行錄》
其實,被群體排斥、孤立,只是一種弱者才有的生存憂慮,弱者無法面對被群體排斥帶來的風險。
在遠古的狩獵採集時代,我們的祖先面臨著嚴酷的生存考驗,大自然中毒蛇猛獸橫行,沒有群體合作,個人單打獨鬥,容易死在劍齒虎的獠牙下,或者死於猛獁象的腳下。
於是,越是弱者,越要拚命抱團合群。這是祖先們傳下來的生存方式。
心理學家沙赫特認為,合群能降低恐懼感。
對於強者來說,因為優秀,所以自信,不必通過合群來消除自身的恐懼。
正如胡適所說:「獅子老虎永遠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
圖片來源:《未生》
韓寒在讀書期間,班上同學幾乎沒人和他說話。因為他做的事情,和同學們大不相同。
當同學們在埋頭苦幹,拚命寫數學題的時候,韓寒在寫小說;當同學們拿著英語書,動用全部腦細胞背單詞的時候,韓寒還是在寫小說。
韓寒寫完小說,興沖沖拿給同學們看,同學們都十分懵逼,都心想,這小子這麼個玩法,鐵定考不上大學。於是,都懶得睬他。
這些合群的同學們,選擇幾近相同的道路,最終淪為平凡人;而韓寒以文名驚世,成為有創見、有想法的青年作家,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
事實上,古往今來許多有大成就的牛人,如牛頓、愛因斯坦、叔本華、尼采等巨人,在他們所處的世界,都有點格格不入,有點不合群。
叔本華甚至宣稱:「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
一個朋友能不能聊得來,看見識是否相差無幾、氣質是否相合、興趣能否相投。而一個群體,你能不能合進去,也與見識、氣質、興趣大有關係,有很大隨機巧合性。能不能合群,其實主要靠緣分。
(韓寒)
朋友小曾,在一家外企做工程師。
他部門裡主要的同事,是一群非常流氓的老男人,平時聊天三句不離黃段子,也經常跟公司里年輕的女同事,開一些低級下流的玩笑。
最要命的,是這群同事,還經常吆喝著一同去嫖娼。
這幾人有同嫖之雅,成了錢鍾書所說的「同情兄」,關係一下子拉得很近,形成了一個十分親密的小圈子。
小曾潔身自好,雖然常被同事們譏笑為沒見過世面的小處男,拉出童子尿來還能辟邪,但卻毫不在意,從不參與他們的集體活動,因此顯得格格不入,沒法合群。
作家李尚龍在《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中說:「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可是騙世界有點難,無法決定自己的圈子,但是你能決定自己的理想境界,合群可以但不可盲目合群,那是墮落的開始。」
對於小曾來說,融入嫖娼同事的圈子,這樣的合群庸俗而墮落。
其實,所有的群都能合的人,這得有多閑得慌,才能把自己的稜角全部磨平,變成一灘毫無特色的橡皮泥,捏什麼就成什麼。
圖片來源:《未生》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不必刻意合群,當然也不必專門為了顯得自己不凡,而特意不合群。
正確的做法是,能合群則合,不能合群則拉倒,既不能隨波逐流,也不要自命不凡。
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舒坦而不糾結。
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強扭的的瓜不甜,強合的群你也特別沒品。
圖片來源:《未生》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