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静心咒从收心入静开始修行
道家静心咒就是道家修行过程中的一种静心的咒语,咒语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道家静心咒作为道家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仅神秘,更是顺应了自然规律,蕴含了宇宙天地的信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
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
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静,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惟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住。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惟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
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毒欲,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虚空宁宓、浑然无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混涅!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灵台清幽!
心无挂碍、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水流心不惊、云在意具迟!
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道家所提倡的养生从收心求静入手,以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良法。道家认为,维护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气,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气不足则身体衰弱,精气枯竭则人归死亡。一般说来,人在青年时期精气旺盛,收支平衡,故无疲困之忧;而人到中年则精气渐亏,入不敷出。越往后“赤字”则越大,身体则日衰,如果不懂节制情欲,精亏体衰则更迅速。
道家静心咒主要是道家静功修行的时候的一种特殊的咒语,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振动空气而发出声波,从而产生出独特的静心作用,道家静心咒语甚至带有更多隐性的信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蕴含了自然社会中更多的力量。
道家静心咒通过高能量的信息,传递了宇宙与人、人与自然的能量,还要加上修行者自身的修为,可以使静心咒发挥出不一样的功效。可以起到静气凝神、强身健体的功效,道家静心咒一般还要配合道家手印一同使用,然后在充分发挥出静心咒的作用。
学道人贵能心静神清,心静则泰然自得,万事不足以扰之;神清则烛照朗然,万物不足以乱之。静时察万事,自然皆有欛柄;清时观万物,自然皆有春意。清静二字,一生受用不尽,非富贵中人所能得也。昔郭康伯遇一仙翁,授以保身卫生之术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此为养生要著。心生则种种意生,心灭则种种意灭。意生则事生理生,而事障理障亦随之。事生理生则神浊,事障理障则神迷;此皆所以为道之贼也。
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守,心灭则神存。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生则神死。”心死者,虚之谓也。心生者,实之谓也。老子贵虚贵无,如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心则尤然,一住事物则扰于事物,一住理法则纷于理法,而不得其虚静矣。心不虚静,则神不清明。儒家常言清明在躬,此须自“虚静其心”中来。虚则静,静则清,清则明,明则灵,故苟能一心虚静,寂寞无为,不生一念,不染一尘,则自能虚灵不昧,而得神化通矣。程明道于“静后见万物皆有春意”时,曾为诗曰:“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觐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惟修道习静,非从以养生为事,尤在其“静能增慧,静能开悟,静能入圣,静能证道。”得道之士,不但临生死之际,能谈笑脱去,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事,亦类能心中了了,其以致此者,即在由静而生之定慧力耳。惟此仍无关于大道!大道不在于生死事,不在于神通事,此为切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