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法穴位篇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复的穴位所困扰,只需用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方法:艾条温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钟。
1、关元穴:又名丹田,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濒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的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2、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命门。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状。
3、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正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功能症等一切肠胃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候。
4、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所谓“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要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的病痛,要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此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益处。
足三里具体的操作方法:
1.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2.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时,也会产生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
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灸足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为长寿之灸。
取穴方法;
采用三种取穴法之一的同身寸取穴发——这是常用的取穴方法。所谓同身寸就是以自己的手测量本人身上的穴位。
如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又如中指屈曲时,中指中节两横纹末梢之间为1寸。,也就是说四指并拢时以中指近节指间关节平面的宽度约为3寸。
附:
<三阴交>, 即“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科症群有疗效,凡经期不顺,白带异常,月经过多或过少,经前症候群,更年期症候群等,都可辅助治疗;因为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所以在临床应用上使用比较广泛,除了可以健脾益血外,还可调肝补肾及有安神功效,可帮助睡眠。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符合阴的特性,对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定位取穴: 小腿内测,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这个穴位在摸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点胀,压的时候会有痛感。
主治: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四季艾灸养生
春季艾灸好处多,胜过参汤和燕窝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夏季艾灸好处多,冬病夏治莫错过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鼓舞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秋季艾灸好处多,虚寒体质能调和
入秋后,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别的部位凉么?如果感觉凉,多半是夏天受了寒凉。胃部发凉,则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发凉,女性则容易内分泌失调,长小肚腩,频发痛经,不易怀孕。《本草》“入秋小腹多冷者,用热砖熨肚,三五度,瘥。”此时,须赶紧用艾灸温暖,不要任其滞留。秋冬季节,体质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调理,预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处多,温阳补肾最适合
数九寒天,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冬季养肾,这是中医养生常识,“肾为五脏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务必要养好肾脏,过一个温馨的暖冬。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冬季补肾艾灸疗法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养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养生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湿“湿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养生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湿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养生美容 冬季是养生之重点。 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顺序依次为排泄器官反射区、脑部各反射区,再其次为消化器官反射区,除此以外其它各区的次序,就可随意不拘;
4、无论温灸过任何病痛区,最后一定要温灸肾脏膀胱及输尿管此三个反射区;
5、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6、坐骨神经的反射区在温灸时必须向心脏的方向,否则会使淋巴的循环受到不良的影响;
7、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温灸按摩时,孕妇禁用;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的部位禁灸。
晚上十点以后不宜温灸
根据古人,对12时辰里,经络的运行来推理的。9点到11点是亥时,亥时又称为“人定”,其意思是夜已深,是人们停止活动,好好安歇的时候。因此,在亥时一定要睡觉。
晚上十点之后不宜温灸的道理就和晚上不宜吃姜一样,这些都是温阳的,晚上阳气入里,你才能睡着,偏偏这个时候你还要给它补点阳气,你说你能好好睡觉吗?弄不好,还会上火。你如果你能做到,9点之前温灸完毕更好。不单是温灸艾灸,一些针刺、推拿、和敲经络等也不易在此时操作。针对一些急症也不可拘泥,急症有时需要立刻施灸。
艾灸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过劳,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者不宜。
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
3.饭后一小时不宜温灸,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施灸若忽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是为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风。
5.施灸同时注意避免火灰掉落灼伤皮肤,可在旁边置放一盛水的容具,有火灰要及时磕掉。
艾绒易燃,施完艾条灸后,一定要充分将火弄灭,避免发生火灾。
6.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及妇女经期不宜。
7.精神病患者及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慎用。
8.艾灸仅做辅助治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