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 简称新加坡(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共和制,首都为新加坡市。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新加坡岛东西约50千米,南北约26千米,国土面积733.1平方千米(2021年)。
截至2022年,新加坡总人口约545万,公民和永久居民399万。 主要民族为华族、马来族、印度族。
新加坡亚洲四小龙简介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59年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
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成为自治邦,英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 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 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 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
1990年11月28日,吴作栋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
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纳丹于1999年9月1日,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5333.5亿新元(约合3876.9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9.78万新元(约合7.11万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21年):7.6%。
货物贸易总额(2020年):(2021年):11599.6亿新元(约合8431.8亿美元)。
服务贸易总额(2021年):909.2亿新元(约合442.8亿美元)。
货币: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
新加坡的货币为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汇率:1美元≈1.31新加坡元。
货币兑换
1新加坡元 = 0.7606美元
1美元 ≈ 1.314700新加坡元
截至2020年9月,新加坡居民中,华族占74.3%,马来族占13.5%,印度族占9.0%,其他民族占3.2%。
截至2021年8月,新加坡人口中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
政体
新加坡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 1992年国会颁布民选总统法案,规定从1993年起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改为民选产生,任期从4年改为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总统有权否决政府财政预算和公共部门职位的任命;可审查政府执行内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谐法令的情况;有权调查贪污案件。总统在行使主要公务员任命等职权时,必须先征求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
2017年2月,新加坡国会通过总统选举修正法案,修改民选总统制度,实施保留选举机制,在该机制下,若华族、马来族、印族和其他族群中,有任何一个群体历经五个总统任期都没有代表担任总统,下一届总统选举将优先保留给该族候选人。
政党
新加坡已注册的政党共30多个。主要有:
人民行动党(The People’s Action Party):执政党。1954年11月由李光耀等人发起成立。从1959年起一直保持执政党地位。李光耀长期任该党秘书长,1991年吴作栋接任。2004年12月,李显龙接替吴作栋出任该党秘书长 。现任党主席颜金勇。
工人党(The Worker’s Party):1957年11月创立。近年来影响有所扩大。1981年起,在大选中数次赢得议席。2020年大选中获10席。现任主席林瑞莲,秘书长毕丹星,毕丹星在国会中担任反对党领袖。
政要
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地位稳固。李光耀是该党的首任秘书长也是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1923年生于新加坡,籍广东省大埔县。他自新1965年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交棒给第二任总理吴作栋。1993年新加坡举行独立后首次总统全民选举,原副总理、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王鼎昌当选为首位民选总统。2004年8月,李显龙接替吴作栋出任总理,是第三任总理。2006年5月大选后连任总理。2015年9月11日,人民行动党再次赢得大选,李显龙再度接任总理一职。
哈莉玛·雅各布是新加坡第八任总统。曾任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政务部长,是新加坡第九任国会议长,也是新加坡历史上首位女议长。2017年9月13日,新加坡总选举官宣布,新加坡总统选举候选人、前国会议长哈莉玛自动当选该国第八任总统。她也是新加坡首位女总统 ,2017年9月14日就任,任期6年。
2020年7月10日,李显龙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以超过61%的得票率赢得新加坡第13届大选,在新内阁中李显龙继续担任新加坡总理。
宪法
1963年9月,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后,颁布了州宪法。1965年12月,州宪法经修改成为新加坡共和国宪法,并规定马来西亚宪法中的一些条文适用于新加坡。
国会
新加坡国会实行一院制,任期5年。国会可提前解散,大选须在国会解散后3个月内举行。国会议员分为民选议员、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其中民选议员由公民选举产生。非选区议员从得票率最高的反对党未当选候选人中任命,最多不超过6名,从而确保国会中有非执政党的代表。官委议员由总统根据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的推荐任命,任期两年半,以反映独立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本届国会2020年7月11日选举产生,现共有议员104人。其中民选议员93人,包括人民行动党83人,工人党10人。另有非选区议员2人,官委议员9人。现任议长陈川仁。
同美国的关系
1966年4月4日,新加坡与美国建交,重视同美国的关系。美国长期以来都是新加坡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和外资投资国。美资银行在新加坡开设的分支机构多达30多家。2000年11月,新加坡与美国宣布展开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经过近两年的谈判磋商,2002年11月宣布达成实质性协议。2003年5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与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这是布什总统自2002年夏天获得“贸促授权”(TPA)以来第一次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是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来美国签署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也是美国与亚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2003年7月先后获得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并经布什总统签署,于2004年1月开始生效。
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第十七届“全球城市竞争力排榜”发布,新加坡排名第六。
2018年11月,GaWC发布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新加坡位居世界一线城市第八位。
2019年7月11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一。
2019年11月12日,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经济竞争九力20强”第三位。
2019年11月12日,2019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二十强,新加坡排名第一。
2019年12月26日,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八名。
2022年3月24日,新加坡位列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六名。
2022年3月,新加坡入选“全球最具未来感十大城市榜单”,排名第三名。
新加坡简称狮城,人口560多万国土面积只有719.1平方公里
据新加坡当地人May女士介绍:新加坡住屋分为富人区,和普通住宅区,高达百分之八十七的国民住在普通住宅区,百分之十三的民众住在富人区,当地人一般工作一两年凭结婚证就可以低息贷款在新加坡买一套房子,一套房子的价格32万元新币(约合人民币160万元),10年前是这个价格,现在还是32万元(有点类似我国的廉租房)
在新加坡投资房产升值空间还有,但空间不大),在新加坡一对夫妻只允许购买一套房子,不允许买多套住宅,一直住到老,直到孩子大了凭结婚证才可以买一套房子结婚,所以新加坡人几乎都是固定地址,如果这对夫妻,双方去世,在半年之内,其子女必须卖出,钱归子女,新加坡一对夫妻一生中只能买两套房子,一套住屋政府允许赚钱、一套自己永住,但前提是另外一套卖出才可以买另外一套,也就是说一对夫妻名下只能拥有一套房子,如果卖不出由政府收回,但略低于市场价。
新加坡政府鼓励夫妻双方多生,每一个孩子公平对待,在教育上小学到高中,每个月只收少量的学杂费,大学有奖学金,夫妻生的越多政府奖励的越多,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国家的,说不定是国家领导人或者是科学家,在新加坡政策上父母只是拥有孩子的监护权罢了,新加坡政府鼓励子女买房在其父母三公里以内,如果买在距离父母三公里内,政府补贴奖励子女3.5一4万元不等的新币,这样子女方便照看父母,新加坡的住屋体制层次分明,是以公共住屋为主,私人住宅为辅,高达百分之八十七的普通民众居住包括“廉租房组屋执行共管公寓”和“公寓有地私宅”并行。新加坡在上世纪60年代初也曾通过兴建廉租房的方式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屋问题,但1964年开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阶层购买建屋发展局兴建的组屋,建立起与多数发达国家以公共租赁或房租补贴为主截然不同的住屋保障制度。高达87%的公民居住在组屋里,住屋自有率和组屋自有率均90%以上。制度设计上,通过中央公积金、低息贷款和土地划拨等方式保证组屋的低价和质量,严格规范组屋的准入与退出审核,并将私宅土地出让金纳入储备金、不归现政府支配隔绝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一、新加坡的特色福利——“居者有其屋”
住屋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
新加坡政府总的住屋政策是以新加坡公民的福利为优先考量,永久居民所享有福利也因此与公民有很大的不同。
永久居民与新加坡公民住屋福利具体的差别有以下几点:
1. 永久居民只可以从公开市场上购买二手的组屋, 而不可以直接向建屋局购买新的预购组屋(BTO),由私人发展商设计、 兴建和销售的组屋(DBSS)或共管式公寓(EC)。
2. 住屋津贴:新加坡公民第一次购买新组屋或者转售组屋的时候可以获得政府30,000元的津贴,永久居民购买组屋的时候则没有任何的政府津贴。
3.新加坡永久居民购买第一套房产的时候,需要多支付5%的印花税。新加坡居民在购买第一套房产的时候则无需多支付5%的印花税。
4.新加坡永久居民购买第二或以上套房产的时候,需要多支付10%的印花税,新加坡公民再购买第二套房产则只需要多支付7%的印花税, 只有在购买第三套或以上的时候才需要多支付10%的印花税。
新加坡特色福利——“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实施“自置居所”计划,希望大多数公民拥有自己的房产。在新加坡,85%的个人房产是政府建造的。几乎所有收入最低的人都拥有集体住屋。
新加坡政府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公寓。对于低收入家庭,新加坡政府最近计划采用直接补贴。收入越低,津贴越高。永久居民不允许申请新住屋,但他们可以购买二手房在市场上转售。根据2013年颁布的新住屋政策,外国人在新加坡成为永久居民后,购买二手房转售市场需要等待三年,但不能享受政府购房补贴。
此外,永久居民及EP持有人可直接向房屋局申请租住政府房屋或直接购买私人住宅。一般来说,租金会低于市场价格。与外国人相比,公共关系持有者在购房时缴纳的印花税要低得多。政府房屋租赁通常没有时间限制,但如果合同被中断,则不能再适用于政府。
新加坡组屋
梁彦是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计划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二战前后,他们一家12口人挤在租来的三间平房里,没电没水,生活十分不便。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梁彦一家先是租了一套政府的廉租组屋,两年后买下一套三房式组屋(相当于中国的二室一厅)。2005年,组屋区改建,梁彦只花了三万多新元,就住进了现在的四房式新组屋。从1964年新加坡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以来,近半个世纪圆了无数新加坡人的住屋梦。很多新加坡人都有着和梁彦一样的经历,现在80%以上的新加坡人都住在政府的组屋里,组屋的总数达90多万套。新加坡政府自豪地宣布,新加坡已成为一个人人都有房子住的国家。2008年6月,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计划获得了联合国公共服务奖。
居者有其屋,这是人民行动党的一个政治承诺。“我深信,如果每个家庭有自己的住屋,国家将会更加稳定。”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
根据居民收入确定屋价
为了解决人民的住屋问题,新加坡政府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局。建屋局的任务是,为新加坡老百姓提供他们能买得起的住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规定建屋局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其实行综合平衡预算,经营亏损部分由政府补足。建屋局成立之初,推出的组屋户型都比较小,多为二房式、三房式组屋,设计也比较简单。尽管如此,但由于当时居民的购买力很弱,初期的组屋销售形势并不好。
为迅速推进“居者有其屋”计划,1966年,新加坡政府通过了《土地收购法》。这项法令赋予政府强制征用土地的权力,并确立了对政府征用土地按开发前的价值进行补偿的原则,这使政府可以对土地进行大规模开发而无须付出太大的代价。通过这一法令,政府控制了实际的土地使用权,并享有土地开发带来的增值收益。有资料显示,1965年时,新加坡的私有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1%。到2006年,新加坡私有土地的比例已下降到13%。通过征用私有土地,国家获得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并把一部分收益通过组屋建设转移给了居民。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买得起组屋,1968年,政府允许居民动用公积金购买组屋及支付每月的房屋贷款。这样一来,只要有正式工作的居民,就能买得起组屋。这真是一种很好的制度设计:政府先用居民存在中央公积金局的钱把组屋建起来,再让居民用公积金把组屋买走,如此循环,既解决建房资金问题,又解决买房的资金问题。在允许居民使用公积金购买组屋后,社会对组屋的需求激增。到60年代末,建屋局已建成12万套组屋和店铺,35%的新加坡人搬进了组屋。
“我们不是根据建设成本,而是根据居民的收入来确定组屋的售价,总的原则是让70%的家庭能够买得起三房式的组屋。”新加坡建屋局的一位官员说。
为了降低组屋的建设成本,政府为组屋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组屋建设用地的取得无须经过拍卖程序、建屋局的商业性房产收入可用于弥补开发亏损等,同时要求建屋局通过大规模生产、改进设计和技术等手段,千方百计降低建设成本。
据新加坡建屋局官员介绍,过去建造一个厕所,施工人员需要到工地进行四次施工,用工投入较大。为节约成本,建屋局研制了整体式厕所,所有部件在工厂一次生产完成,到工地能够一次组装完成,既使厕所的设计更加合理,又节约建设成本。
建屋局在开发每一栋组屋前,都会先征求社会的意见。只有在社会购买意向超过房子供应量的情况下,新房的建设才会开工,在工程完工后再摇号分配。因此,新加坡的组屋不存在积压问题,这样保证建设资金不被积压。
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住屋需要
进入70年代后,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组屋的需求,建屋局开始建设居民新镇。新镇的选址离中心城区稍远,整个镇统一规划,同步建设。除大片的组屋区外,新镇还建有公园、体育场、游泳池、商业区和工业区等。一般一个新镇的住宅用地占50%左右,学校占10%左右,公路用地在10%以上,体育与休闲用地占2%左右,同时留有几个百分点的空地。
由于新镇设计精巧,布局合理,一推出就受到居民热烈欢迎。在建成第一个新镇大巴窑后,建屋局又一口气建设了宏茂桥、勿洛、金文泰等新镇。到1980年,已建成和在建的新镇达10个。就是这样,还是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对购买组屋的人,政府有收入上的限制,月收入超过8000新元的家庭不能购买组屋。这个要求实际是比较宽的,因为大部分家庭的月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特别是对购房的主力军——新婚夫妇来说。月收入超过8000新元的富人,在市场上买商品房居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屋的要求不断提高,建屋局对组屋的设计也进行了改进。80年代后开发的新镇,在整体设计上更加注重公共空间,有更多的康乐设施和更多的花草绿地,组屋的档次也有较大的提升。现在新建的组屋,最多的户型是四房式的,其次为五房式的,三房式以下的户型已很少见。四房式组屋的面积在90平方米左右,售价在二三十万新元,这一价格不足同等面积商品屋价格的一半。专业化设计,大规模综合开发,按老百姓的承受力制定屋价,真正做到高质量、低成本、低价格,是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计划能够成功实施的重要原因。
从90年代起,为满足居民提升住屋质量的要求,建屋局开始对老式组屋进行翻新,扩大室内面积,改善组屋外观,增加公共空间等。翻新组屋的费用,大部分由政府承担,住户只承担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不对组屋进行翻新,就有可能使老的居民区空心化,因为年轻人会因房屋质量差而不断搬离老居民区。翻新组屋既是为了改善老居民区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是为了保持老居民区的活力。”建屋局的一位官员解释说。
进入新世纪后,新加坡已经不是“居者有其屋”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居者住得更宽、更好的问题了。建屋局的主要任务,也已由满足居民基本的住屋需求,转到满足人们对住屋多样化的需求上。当然,作为国家对人民的一项福利,组屋买卖受到一定的限制。除高收入者不能购买组屋外,政府规定每户居民最多只能购买两次组屋;新购的组屋必须在住满五年后,才能在市场上出售。在新加坡,组屋的转售价一般会高于居民当初的购买价,这使居民购买组屋除满足居住需要外,还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推行“居者有其屋”的计划,希望大部分国民拥有自己的房产。在新加坡,85%的个人房产是政府营建的组屋。收入最低的人群,也几乎全部拥有组屋。
新加坡政府按照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组屋。对低收入家庭,新加坡政府最近计划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收入越低,所得的津贴也越高。永久居民不可以申请购买新组屋,但可以购买市场转售的二手组屋,且根据2013年新颁布的房屋新政,外籍人士在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后需要等三年才能购买市场转售的二手组屋,不过享受不到政府的购房津贴。
另外,永久居民和EP持有者可直接向建屋局申请租赁政府组屋或者直接购买私人公寓,总体来讲,租赁价格会低于市场价格。PR持有者购房缴纳的印花税远低于外籍人士。租赁政府的组房一般没有时间限制,但是如果中断合同就不可以再向政府申请。
二、新加坡医疗福利
在新加坡全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自付的比例占60%以上。新加坡政府主张“保健储蓄”。“保健储蓄”就是为住院,为未来,为老年,为疾病风险积累资金。储蓄账户只限支付住院费用和少数昂贵的门诊费用,可一家三代(父母、子女、夫妻)共同使用,住院费用由国家补贴,个人医疗账户和个人三者承担,而不是全额由个人账户支付。持有新加坡PR身份,就医可享受各种政府医疗补贴和优惠。
01儿童疫苗
新加坡公民儿童注射某些疫苗的时候可以享受政府较多的津贴,有一些甚至是免费。永久居民享也享受津贴,但疫苗注射费用要比新加坡公民高。如卡介疫苗,新加坡公民可以免费注射,但永久居民在国立保健集团注射次疫苗的费用为17.5元。
02综合诊疗所的费用
在新加坡国立保健集团(NationalHealthCareGroup)的综合诊疗所,新加坡公民一般门诊费为10.7元,新加坡永久居民则需要支付34元的门诊费;
在新加坡保健集团(SingHealth)的综合诊疗所,新加坡公民的门诊费为10.5元,永久居民则为17.5元。
03牙科诊疗所的诊费
新加坡公民在新加坡国立保健集团的牙科诊疗所需要支付15.1到25.5元之间的门诊费。永久居民则为44.3元。
另外,在上述两家综合诊疗所作牙科护理或牙病治疗如美白等项目,公民与永久居民需要支付的费用也有所不同。
04专科诊疗补贴
新加坡公民在专科诊疗所看病享有政府50%的津贴,永久居民享有的津贴则为30%。
05住院补贴
新加坡公民住C级病房享有政府高达80%的津贴;永久居民住C级病房的津贴则为60%。新加坡公民住B2级病房的津贴则为65%。永久居民享有的津贴则为45%。
三、关于新加坡学费
凡是新加坡公民均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而且新加坡永久居民缴纳的学费仅为国际生的1/3甚至1/4,费用如下:
费用比国际生要低得多,此外,新加坡的公立学校申请也会优先公民,其次是永久居民,最后是国际生。
很多客户会选择先让孩子去新加坡国际学校过渡一段时间,拿到新加坡绿卡身份之后,再申请新加坡政府学校,一是让孩子适应新加坡的环境,国际学校都是小班教学,孩子适应起来会更快,二是提高中国学生在英文方面的口语、思维和应用能力。
因为新加坡政府学校是根据名额和孩子成绩来分配的,学生不能选择学校。这个时候再去参加政府学校入学考试,孩子从信心还有能力方面都有更大的竞争力,孩子可以去到更好的政府学校。
除开政府学校,新加坡很多国际学校也有优先新加坡PR学生,学费也会便宜一些。
教育移民相辅相成,很多有长远打算的客户都会为孩子选择新加坡留学。
教育
新加坡十分重视教育,每个儿童都需接受10年以上的常规教育(小学6年,中学4年)。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强调识字、识数、双语、体育、道德教育、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并重。双语政策要求学生除了学习英文,还要兼通母语。政府推行“资讯科技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电脑知识。
学校绝大多数为公立,其中包括186所小学、152所中学、22所初级学院和8所理工学院,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管理大学和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和新跃社科大学等6所公立大学。2018年,15岁以上国民中具有读写能力的占97.3%。2020财年教育预算132.8亿新元,占预算总支出的15.9%,占GDP的2.8%。
新加坡的大学学费一般专业为7650—15300新元/年,法学专业为11000—24000新元/年,医科专业为23000—46000新元/年,生活费约500—700新元/月。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有利于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新加坡的教育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它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体。新加坡公立学校从小学至高中只是每个月交点较少的学杂费,大学有奖学金。教育成本较低。
新加坡医疗上更值得我国借鉴,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高效著称,是最有能力应对重大医疗危机的亚洲国家。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形成了多元化和合理的筹资机制,注重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资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政府补贴、保健储蓄、健保双全、保健基金四者相结合,把纵向的自我积累与横向的社会共济保障以及政府为贫困人群的最后保障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使每个新加坡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政府是新加坡社会保障的主要力量。新加坡政府为居民提供五大社会保障。
一是公积金制度使新加坡人老有所养。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是殖民者为避免承担雇员的养老费用而设计的,雇员把每月工资的5%储蓄起来,雇主配套5%,这样每月有工资的10%会用于养老。新加坡独立后,新政府对这一制度善加利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不断提高公积金率,在1984年时个人部分公积金率达25%,这意味着新加坡人工资的50%被强制储蓄起来。后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公积金率有所下调。目前35岁以下的雇员每月的公积金为工资的33%。
二是“居者有其屋”计划。政府为居民提供了90多万套组屋, 80%以上的新加坡人住在价格低廉的组屋里,其中93%对房屋拥有完全产权,其余为廉价租住。
三是提供教育保障。从小学到中学,实行十二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小学招生实行就近入学原则,确保教育公平。为困难家庭提供孩子入托补助,为困难大学生减免学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
四是就业奖励。对年龄超过35岁、平均月薪不足1500新元的居民,政府给予就业奖励,最多者一年可补助2400新元。这一政策鼓励年长人士就业,避免他们靠救济过活。
五是保健援助。通过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保健基金等制度,为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援助和补助,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
此外,政府还根据经济增长情况,每年从财政盈余中拿出部分资金分发给民众,使全民受惠,并使低收入者获得更多照顾。
新加坡VS中国香港
根据一份新报告,新加坡已超过香港成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纽约和伦敦依然排在前两位,而香港下滑至第四位,而旧金山则上升两位,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前五名。
在最近热议的“世界工厂”越南之外,新加坡成为又一个疫后受益的国家,疫情以来,新加坡制造业是唯一没有出现负增长的行业,经济表现一直很惊艳,甚至有人预言新加坡很快会超越香港,成为亚洲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各大互联网企业,包括字节跳动、跨境电商巨头SHEIN等都把海外总部设在了新加坡,“去新加坡”成为中国创投圈热议的话题,为开展东南亚市场,新加坡成为许多公司的海外发展驿站。
2022年,预计将有2800名富豪移民至新加坡。截止到4月底,新加坡金管局接到了143间家族办公室的申请,光是来自中国地区的就有63间,甚至连李嘉诚都选择在本地成立了家办。这些数据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加坡的“惊艳之处”,企业决策者、富豪们的嗅觉往往更加灵敏,金融滋养着各行各业,金融中心之地位乃是兵家必争。
被誉为“财富之城“的新加坡被视为是富豪们的避税天堂,也成为了不少企业家移居的首选,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曾多次上榜《胡润百富榜》,则选择移居新加坡,一度成为新加坡首富。根据今年三月发布的《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可以发现,新加坡的上榜者中有一多半则是来自于移居者。
近日,中国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发布了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
在最新的排名中,新加坡越HONGKON G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3!
今年以来,索尼音乐、戴森、VinFast、莫德纳、台积电等大型跨国企业都选择了新加坡,在此设立其亚洲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总部。
为什么富豪都喜欢新加坡
一、经济自由指数第一
今年3月,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发布了2021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 (2021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World Rankings)排名,新加坡连续三年蝉联榜首!该指数以4个方针和12个指标计算各国的经济自由指数,这4个方针包括:法治(Rule of Law),政府规模(Size of Government),监管效率 (Regulatory Efficiency),公开市场(Open Markets)。
美国传基金会指出,新加坡是唯一在该指数的12个指标上都取得经济自由的国家。
二、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一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美国民调公司盖洛普(GALLUP)公布的2019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Global Law and Order Report)中,新加坡以97分,排名世界第一。
三、低税赋国度,有“东方瑞士”之称
新加坡以低税闻名,是公认的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无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公司所得税仅17%,个人所得税率最高仅22%(中国为45%)。此外新加坡与74个国家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海外资产不征税,含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四、全球最强护照第二
今年4月,2021年世界最强护照排名出炉,新加坡连续第2年排名第二,在过去10年中,新加坡的护照含金量地位从未超出前十行列。
持新加坡护照可以免签192个目的地,可自由通行于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众多国家,并且新加坡公民可以免签证进入中国大陆。
五、精英教育天堂
新加坡教育延续了英联邦教育体制,同时吸收东西方教育精华,实行华语和英语的双语教育,形成了一流的精英教育制度。新加坡的教育除了备受中国家庭的青睐,许多西方家庭会把孩子送到新加坡去学习中文,金融大鳄罗杰斯的一对女儿就在新加坡学习了一口流利的中文。
综上,新加坡不仅经济发达、安全、税赋低、身份含金量高,在疫情下的投资价值更是凸显,毫无争议格外受到富豪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