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型肺炎病毒,保護頭部和上身練內功,修鍊道教《洗髓經》七功,健康中樞神經系統,延年益壽享健康!
由於新型肺炎病毒來勢兇猛,傳染性強,在於病毒對抗中一般都是頭部口部臉部上半身中病毒感染,修鍊道教《洗髓經》七功很必要!
防治人體部位: 物理要求佩戴口罩,人與人之間距離1.5米以上,同時增加自身頭部和上半身抵抗力身體免疫力很重要
預防治療人群範圍:末病預防人群,輕度或者重度病人
人體部位:耳朵、頭部、臉部、舌頭、腰腎、五臟六腑、脊髓等
《洗髓經》七功
第一功 鳴天鼓
第二功仙人撫頂
第三功 捂面活血
第四功 神龍生津
第五功 命門健腎
第六功 清理三焦
第七功 旋轉龍
練功姿勢:坐式
時間要求:晚上坐在床上或者練功毯上修鍊道教《洗髓經》七功
說明:
原版《洗髓經》有12功,由於考慮到很多輕度重度病人身體肺部不好,呼吸困難,活動不方便,所以經過精簡後保留《洗髓經》坐式7功,在床上或者公園戶外都可以隨時隨地盤腿修鍊!
《洗髓經》歷史來源
洗髓本是道家術語。《雲笈七籤.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說法,更早的還可以在魏晉時期出現的道家求仙小說《漢武帝內傳》中找到淵源。
《漢武帝內傳》已有”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的記載,表述的是道家練氣求長生的一種理想。
“搓摩干沫浴,按眼復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熙。”
洗髓還原篇
“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外感不能侵,飲食不為積。猶恐七情傷,元神不自持。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驅。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搓摩干沫浴,按眼復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熙。開眼即抽解,切勿貪酣睡。厚褥趺跏坐,寬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齶。脅腹運尾閭,搖肩手推肚。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兩手按摩竟,良久方盤膝。直身頓兩足,洗髓功已畢,徐徐方站起,行穩步方移。忙中恐有錯,緩步為定例。三年並九載,息心並滌慮。浹骨更洽髓,脫殼飛 身去。漸幾渾化天,末後究竟地。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傳統武術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洗髓經》是鍛煉內功的,屬於“內練一口氣”,即丹田混元真氣。
《洗髓經》的健身醫理
隨着年齡的增長,中年以後,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到了老年,主要表現為腎虛腎虧、肌肉萎縮、腿腳不靈、動作遲緩,而洗髓經則是有效延緩這些衰老癥狀的運動方法。伸脊洗髓的脊背鍛煉,使脊椎伸拔,粗壯有力,腰板挺直,背活腰靈,脊髓通暢,同時也可不斷地整復脊柱的輕微變形,調整氣血筋肌、勁力消長。中醫經絡學說認為,腰椎脊柱是督脈經過之地,亦即精髓升降的道路。督脈貫脊屬腎,而腎為先天之本,精髓之源泉,身體能源之基地,它具有藏精主骨生髓而通於腦的作用。因此,經常加強腰椎脊柱的鍛煉,能變化人之氣質,修先天之本,使任督二脈流通,強身固精,骨、髓、腦三者均充實健壯,元氣旺盛,精力充沛。精氣足,則可不斷地補益腦髓,健康中樞神經系統。可以說,洗髓經是人體最高司令部–大腦的良好體操。
從生理解剖的觀點看,伸腰展背的腰背鍛煉可抵抗肌肉萎縮,促進脊柱柔韌靈活,並能促進腹腔的血液循環,改善腸胃功能,調理脾胃,增進食慾,強化後天之本。由於在鍛煉中強調提肛收腎尾閭卷提,自然而然會引發元氣鼓盪,蒸騰溫暖下腹丹田,進而起到強腰壯腎、固元養生之效應,同時也具有扶直脊椎、暢通脊髓、調和氣血、加強新陳代謝的作用。因此,鍛煉一條強勁有力、富有柔韌彈性的脊梁骨,是保證健康的關鍵。
在圍繞腰椎脊柱的鍛煉過程中,由於腰背的顫動、伸展、彎曲,對足掌和手掌也有着相應的要求。腳掌着地用力,踩蹬一松一緊,對腳掌自然而然產生一種按摩效果。因為腳底是人體穴位、經絡分布密集的部位,由足底產生的反作用力,不但可增加其彈性,而且對全身經絡也是一次很好的保健按摩,對治療和預防某些病大有好處。同時,通過甩臂及手指的屈伸活動,既可以松活肘、肩等關節,又可以促進人體經絡的暢通,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會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如能長期堅持洗髓經鍛煉,自然會收到脊柔軟、髓通暢、延年益壽享健康的效果。
洗髓經總義全文(宋少保岳飛鑒定)
如是我聞時,佛告須菩提。
易筋功已竟,方可事於此。
此名靜夜鍾,不礙人間事。
白日任匆匆,務忙衣與食。
三餐食既竟,放風水火訖。
抵暮見明星,燃燈照暗室。
晚夕功課畢,將息臨卧具。
大眾咸鼾睡,忘卻生與死。
明者獨驚醒,黑夜暗修為。
撫體嘆今夕,過去少一日。
無常來迅速,身同少水魚。
顯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報,四緣未能離,
四智未現前,三生未皈一。
默視法界中,四生三有備,
六根六塵連,五蘊並三途,天人阿修羅。
六道各異趨,二諦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見見非是見,無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見離,得了涅盤意。
若能見非見,見所不能及。
蝸角大千界,焦眼納須彌。
昏昏醉夢間,光陰兩俱失。
流浪於生死,苦海無邊際。
如來大慈悲,演此為《洗髓》。
須侯《易筋》後,每於夜靜時,
兩目內含光,鼻中運息微,
腹中寬空虛,正宜納清熙。
朔望及兩弦,二分並二至,
子午守靜功,卯酉干沐浴。
一切惟心造,煉神竟虛靜。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
夜夜常如此,日日須行持。
惟虛能容納,飽食非所宜。
謙和保護身,惡癘宜緊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須保固。
柔弱可持身,暴戾災害逼。
渡河須用筏,到岸方棄諸。
造化生成理,從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機,漸進細尋思。
久久自圓滿,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載余。
從容在一紀,決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隨意任所之。
一切無掛礙,圓通觀自在。
隱顯度眾生,彈指超無始。
待報四重恩,永減三途苦。
後人得此經,奉持為宗旨。
擇人相授受,叮嚀莫輕視。